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道德艺术 >> 内容

马列维奇:重现的俄罗斯先锋艺术

时间:2014/7/27 15:49:04 点击:

  核心提示: 从2013年10月到今年7月,俄国至上主义大师卡济米尔·马列维奇的回顾展先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当代设计美术馆、德国波恩联邦艺术展览大厅举办,并于7月16日来到英国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而其个展“作为无物的世界”也于今年3月至6月在瑞士巴塞尔美术馆举行。...

马列维奇:重现的俄罗斯先锋艺术

                                《自画像》,1908-1910年作

   从2013年10月到今年7月,俄国至上主义大师卡济米尔·马列维奇的回顾展先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当代设计美术馆、德国波恩联邦艺术展览大厅举办,并于7月16日来到英国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而其个展“作为无物的世界”也于今年3月至6月在瑞士巴塞尔美术馆举行。为何到处都是马列维奇的展览?

  1989年,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向苏联著名的博物馆租借藏品,举办卡济米尔·马列维奇在西方世界的首次个展,引发一时轰动。而今天,马列维奇成为了西方人眼中、俄国先锋派艺术的标志性人物,而他所代表的1910至1920年间俄罗斯先锋派艺术在西方早已广为人知。

  这位出生于基辅的波兰裔艺术家,马列维奇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创作于1915年的《黑方块》。白色背景之上的黑色以近似不规则的形状宣示了绘画的开始与终结:具象派艺术的终结以及至上主义的兴起。马列维奇将他本人开创的这一艺术风格称为有关“最高秩序”的绘画。

  1915年12月,马列维奇在彼得格勒的“0.10: 最后一场未来主义展”中首次展出了自己的39件至上主义作品。画面中,白色的表面上遍布方块、三角以及最重要的未经调色的色柱(大多为黑色和红色)。当时马列维奇用的题目颇为简单,例如“至上主义构图”等,有时会用“非具象”一词作为补充。然而,他毕生从未用过“抽象”一词。

  马列维奇后期从非具象至上主义到形象主义的巨大转变,长期被西方视为1932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强行推广之前的一种倒退。自三十年代,苏联政府对艺术提出要求,不少艺术家被扣上“形式主义”的帽子。

  马列维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是1932年,那是一次颇具代表性的群体展,名为“艺术家——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15年中”。此时,他已被降格至“资产阶级”的角落,并被视为反面典型;他本人也明智地不再公开进行艺术评论。

  事实上,苏联共产党以及当时造访博物馆和展览的“群众”所期待的,是一种可理解的、有代表性的艺术,能够可靠地展示英雄功绩、伟大领袖以及光明的社会主义世界。而当时的回顾展清楚展示的是,在先锋派被政治终结之前,它早已无药可救地落后于时代了。先锋派的终结并不仅仅是由于斯大林的独裁统治,也有其社会基础。崭新的无产阶级正在成长,而对他们来说,马列维奇那充满思索和精神活力的艺术风格毫无意义。

  1920年代后期,马列维奇已经主动放弃了他视为“无家可归的流浪”的“非具象主义”艺术。相反,他开始将至上主义原则应用于他的“第二个农民时期”,描绘图腾化的普通人;其笔触简约但色彩丰富,与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大相径庭。

  1932年,苏联先锋派艺术家团体遭到解散,被认为是苏联先锋艺术的终结。而马列维奇死于1935年的癌症。次年,所有的先锋派艺术都从苏联的博物馆中消失了。

  直到半个多世纪后,马列维奇的作品才从封存的库房中重见天日。1989年,马列维奇在阿姆斯特丹的展览重写了苏联艺术史。此次回顾展后,又出现了一长串其他先锋派艺术家的重要主题展,如马列维奇学生的作品展,无不体现了俄罗斯先锋派不为人知的多样性。最近近期的马列维奇展览,再度将先锋派艺术置于历史的语境之下。

  (撰文/Bernhard Schulz,翻译/刘冉)

作者: 来源:羊城晚报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华道德哲学编委会(zff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单位邮箱:zf@zgqfwh.com 京ICP备120349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