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道德经济 >> 内容

国家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时间:2015/1/29 16:16:38 点击:

  核心提示:《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文件列入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改革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网信办等部门也正在加速推进相关的顶层设计工作。 ...

    政务信息迁网行动 

    文/记者张曙霞 

    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建成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 

    为根治多年未解的"信息孤岛"难题,中央正在推进一场攻坚战。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文件列入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改革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网信办等部门也正在加速推进相关的顶层设计工作。 

    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建成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国办将目标细划为19项重点任务,分工到各部委,并将对落实工作进行统筹协调、跟踪了解、督促检查。 

    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已经基本建成,政务内网正由国办直接负责推动各部门、地区加快建设,预计两年内基本建成。 

    "国务院已经决定,将全面推进建设全国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审批系统,这将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一个纵横贯通的信息协同共享通道,循序渐进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主任杜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迁网行动 

    "信息孤岛首先就体现在网络分离上。"杜平说。 

    中国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从部门发展起来的,先天不足。各部门有自己的专网,一个部委一个工程,一个办(厅、局)一个信息系统,投资浪费、重复采集、重复建设等问题非常突出。由于标准不一致,相互隔离,各部门投入越多,信息壁垒就越高,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现象就越严重。数据共享和交换困难重重。 

    "十二五"期间,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性被提上议事日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曾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各部门不允许独立自建专网,而对于已建成的专网,要求涉密的迁移到政务内网,非涉密的迁到政务外网。 

    "政务内网是物理隔离的,独立于互联网之外,这个工程量很大,现由国办直接负责推动建设;政务外网通过防火墙和互联网逻辑隔离,走互联网的通道,用身份认证、数字认证进入,不需要单独建网。"杜平告诉记者,政务外网是公共通道,各部门各地区政府非涉密信息都无须再建专网传输,这将大大减少财务成本,而且能够统一保障网络安全,并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据了解,政务外网由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负责建设,2013开通,带宽155M,对各部委免费开放。实际应用中却不尽如人意,"叫好不叫座"。 

    比如,政务外网通过专线接入方式覆盖了90多个中央政务部门,却只有26个部门使用,且主要用于开视频会议。 

     "尽管是免费的,很多部门却不愿意在这个高速路上走车,宁愿挤在自己带宽顶多10M的羊肠小道上。"杜平表示。 

    不愿意使用的根本原因,一是数据垄断,二是为了部门养队伍,三是财政分灶吃饭的心态。 

    此次国办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现有业务专网应用进行合理分类,分别向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迁移。"但依然是原则性要求,约束力有待提高。 

    "要打破信息孤岛,就必须把部门和地方各自建设专网这条路卡死。新建的严格控制,老的逐步迁移。近两年新建专网卡住了,但还有已建专网在不断扩带宽。"杜平表示。 

    数据整合 

    长期以来,各部委、省市都在大力兴建数据中心。由于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各个中心的数据接口、信息编码五花八门,导致里面的信息出不去、外面的信息进不来,互相之间不联通。 

    "用公共财政采集的公共基础数据,正在变成部门化,并慢慢转移成私有化。"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前述国办指导性文件的任务分工中,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重点。国办牵头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可开放的信息资源分别在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平台上普遍共享;发改委、公安部、工商总局和测绘地信局等分工负责加快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发改委、工信部负责研究建设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 

    杜平介绍,国家信息中心基于政务外网承担国家法人库数据交换平台及跨部门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在保证"网通"的情况下,正在向"数聚"的阶段迈进,已经在大规模跨部门信息共享上找到了突破口。 

    "数据整合,理想的情况是分级整合。"宁家骏表示,将来一个城市至多有一两个数据中心。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级地方和66个市县区开展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出现不少成功案例。 

    比如,陕西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自2002年以来,已承载40个省级单位的111个系统,建设资金降低了50%,基础信息共享率达55%以上。 

    标准建设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从2002年至2012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花费逾6000亿元。且基本还是以部门、地方自建自用为主,离实现跨部门、跨地区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了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随后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力求解决信息重复采集、部门垄断、共享困难等问题。然由于始终未见相关实施细则,加上法律效力也有所欠缺,导致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此次国办文件一大特色是对各部门接下去的工作分工明确,在信息资源目录梳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以及网络安全和涉密信息保护等方面都专门指定负责推进的部门,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落实时间表,也没有明确的监督评估细则。 

    国家层面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也正加速推进。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长石友康告诉记者,国家标准委批准了24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国家标准项目计划,涉及总体、技术、服务、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目前,已完成了9个标准的制订,已通过6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剩下的9个将在2016年之前完成。 

    但是,"这些国家标准是推荐性的,只有跟安全相关的是强制性的。"石友康指出,这意味着即便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最终完成,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已经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华道德哲学编委会(zff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单位邮箱:zf@zgqfwh.com 京ICP备120349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