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就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新要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组织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建设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做好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重要遵循,以思想理念创新为总开关,用思想认识的新飞跃,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局面。
1、树立"实功实做"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辩证关系,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目标任务进行了新的定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放在整个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一是树立精神文明创建是"实功"的意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一些同志认为精神文明创建是"虚功"、"软功",在工作布局时放在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的位置上,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事实上,没有精神文明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发展,是不持续的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发展的实事实功,直接关系发展的深度、前景和潜力。各地、各部门要把抓创建作为抓发展的硬功,与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要有让精神文明强起来的硬措施。前不久,省文明委组织部分县市的书记、市长到张家港市学习考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家认为,同张家港的差距太大,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学习张家港,既要学习他们"两手抓、两手硬"的理念,还要学习落实的具体措施。他们每年把精神文明创建纳入到各机关、各乡镇绩效考核,考核分值和经济指标各占50%,成为了全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的先进典范。张家港还坚持多年实施精神文明创建责任追究制度,自2005年以来,全市奖励创建先进单位、个人超过了3000万,有6个单位主要领导因创建成绩靠后被诫勉谈话。我们要学习张家港的创建工作经验,把精神文明创建纳入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以硬措施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硬起来、强起来。
2、树立创建为民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人民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当前,一些地方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存在为面子、为牌子创建的现象,有的地方平时不抓,测评前搞突击式创建、迎检式创建,沿街关门锁店,驱赶商贩,群众怨言很多。创建工作要是不能让群众看到环境面貌的变化,不能让群众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就不可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就没有群众基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为民创建的宗旨,坚持群众满意的标准,从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改起,从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实事抓起,从受群众欢迎的好事做起,把创建打造成为民、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一是在测评体系中更加突出为民创建的导向。省文明委在2014年的省级文明城市评选中,修订测评体系,改进测评方法,采用第三方暗访测评,更加突出考核民生内容和日常、平常工作,这些创新作法取得很好效果,得到各方面好评。今后还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测评体系、改进测评方法,围绕"便民、助民、乐民、化民",更加突出创建工作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导向。二是在评选表彰中更加突出群众满意的标准。要群众支持率、满意率考核贯穿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创建的申报、考评、表彰等各个环节,采取座谈、问卷、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突出群众评价和社会反响的考核。三是在创建过程中更加突出办好实事。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基本原则。我省很多城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每年排出十大实事、十大惠民项目,年初公布、年中推进、年底完成,深受市民欢迎。各地要紧紧围绕社会影响大、普惠性高、群众需求强烈的项目,年年安排、常抓不懈,让群众充分感受创建带来的成效和变化,扩大创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3、树立全民创建的理念。精神文明创建的主角是群众,主体是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当前,一些地方只热衷于搞仪式、做展示,表面上热热闹闹,过后无跟进、无督办、无落实,这种领导热群众冷、上头热下头冷的创建活动,既无实效,群众也很反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是学习、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提升素质的过程,群众参与程度决定着创建的广度、深度和工作成效。一是拓展领域、扩大覆盖。要创新动员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方式方法,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大力推进文明窗口、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不断扩大文明创建的覆盖面。要把创建向网络延伸,积极运用网络特别是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新平台,使创建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互动起来、活跃起来。要把创建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让创建活动渗透到"新"市民和进城务工人员中,让创建活动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团体、民办机构、中介组织中广泛地开展起来。二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要结合社会管理创新,探索群众自发组织的,相互引导、劝导、辅导、倡导的方式方法,达到群众自我教育的目的。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民间协会、志愿服务组织以及文明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社区民居民议事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在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的作用。要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建立健全职业操守、行业规范等规章制度,在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等日常管理中体现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的要求,让讲文明、守道德形成风尚、形成习惯、形成自觉。三是突出共创、共建、共享。宜昌、广州、成都、长沙、福州、厦门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经验,重要的一条就是全民共创、全民共享。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都要着力改善民生,让群众感受创建变化,分享创建的成果,以共享促进全民的共建,以共建扩大共享的成果。
4、树立整体推进的理念。回顾30多年创建历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创建内容从最开始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发展到"三大创建"、志愿服务、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多个领域,创建已不再停留在"清扫大街"、"植树栽花"等浅层次的活动上,不再局限于"刷标语、喊口号"等外在要求上,不再只是培育一个点、打造一个盆景的单项创建、区域创建阶段,而是到了统筹推进、系统推进、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做好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创建,要强化系统思维的意识,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均衡发展、融合发展、联动发展。一是要围绕中心,融合发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要把创建任务、目标要求同城市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同服务群众、改善群众生活结合起来,同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促进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同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被基层领导重视,才能被老百姓认同接受。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跟本职工作、业务发展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才能落地生根。二是重在实践、重在行动。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上强调,文明城市是一个金字招牌,不是在表面刷点金粉,临时抱佛脚,雨来地皮湿,雨过地皮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实践。要采取领域工程化、项目化的做法,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性要求具体化,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项目化,一个一个行动的推进,一项一项任务的落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落细、落小、落实。三是整体推进,联动发展。建设文明湖北,就是要从整体上、全域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既包括城市文明,也包括乡村文明。省委书记李鸿忠要求,今后每年要对全省所有的市县进行城市文明指数测评,无论是否申报,都要进行测评排名。省长王国生要求,要以文明城市群建设为引领,使更多的城市跨入文明城市行列,在局部区域形成文明城市群组团。各市州要按照这一系列新要求,搞好所辖县市区创建的全面布局,从宏观上制定目标、从数量结构上搞好规划,形成全域推进创建、全面提档升级的工作格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要从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新村抓起,抓整县整市推进,到实现全省农村"两创"活动的全覆盖。城市创建要从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抓起,到一个个城市的创建,到一个个文明城市群的联动创建。四是制度支撑,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用法律的权威、法律的力量推进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仅靠道德教育、"叩问良心"难有效果,必须运用法治手段进行治理,为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保驾护航"。比如推进诚信建设,一方面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快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纪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的机制,另一方面要实施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用约束惩戒推进社会诚信。武汉市发布诚信"红黑榜",列入"黑榜"的82家企业法人,由法院采取限制处罚措施,倒逼企业诚信守法。全省各市州都可以学习借鉴,还可以将"红黑榜"拓展到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监、司法、旅游等各个领域。要继续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对见危不扶、出国出境旅游不文明、奢侈浪费、网上造谣等行为的劝导、引导和处罚,加大对食品药品等领域见利忘义、制假售假行为的执法力度,查办大案要案,让败德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发挥对整个社会的警示教育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5、树立品牌创建的理念。培养推广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是我们党推动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强调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善于发现、培育人民群众在创建实践中的创新之举,善于把基层的创新思路、创新作法,提炼总结为推动全局工作的典型品牌。一是要重视培育品牌。今年以来,省委及省文明委召开了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两创"工作推进会、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观摩会、志愿服务制度化推进会,以交流发言、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了一大批典型经验,在提升我省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推进文明湖北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全省各县市区要重视发现品牌,通过现场会、观摩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推介、推广品牌,以点带面提升整体水平。二是善于培育品牌。我们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都来自于基层。我省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有重大影响的两个工作品牌,十星级文明户和百步亭文明社区都是来自基层群众创造。要善于发现、总结、提炼基层的实践经验,把基层行之有效、群众广泛参与、普遍欢迎的具体做法,总结提炼为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基本经验,培育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品牌。三是重在典型示范。发现、培育品牌是为了推进工作。这些年,我省围绕推广十星级文明户、百步亭文明社区这两个品牌,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有效推动了城乡精神文明创建的水平。现在全国都在学习这两个品牌,我省不能"墙里开花墙外香",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强化全面推进的措施,实现这两个品牌经验在我省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