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经济强省浙江去年新建1300多座文化礼堂,通过这一基层文化平台,把文明乡风“种”进了农民心田。
连续29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省区之首。“两手都要硬”,历任浙江省领导坚持这一原则,夯实乡村文化基础。2013年开始,浙江把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列为当年“十件实事”之一,提出当年建文化礼堂1000座。
如何利用文化礼堂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浙江的经验是: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尊重之上的引领。只有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农民的思想境界才能一步步高尚起来。”
尽管经济发达,但浙江端上“金碗”不忘“老碗”。要求文化礼堂建设主要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闲置校舍、大会堂和文化活动中心,一方面避免大兴土木,少花钱多办事;另一方面借力发力,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过去单一传承宗族文化的祠堂,而今变成传播先进文化的殿堂。
建文化礼堂,除政府扶持,浙江还发动社会力量共襄盛举。瑞安市湖岭镇溪坦村位于山区,财力薄弱。他们通过村企共建,建起梅源文化礼堂。富阳市86岁老人叶永棠一家捐资250万元,圆了乡邻们的文化礼堂梦。
浙江文化礼堂融进了浓浓的乡土内容。各地大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扎根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培养农村文化能人,让他们真正成为基层和农村文化的耕耘者。无论节庆礼仪、教育培训还是文体娱乐活动,文化能人大显身手,引领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不断增强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浙江, 文化礼堂不一定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但一定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和农村“文化大使”,通过寓庄于谐、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
新学期,安吉县皈山乡尚书干村的文化礼堂又在举办“成人礼”。古乐声中,青年们躬身“三敬礼”,谢国家、谢父母、谢师长,法祖敬宗的情怀在心中播洒;当长者把象征成人的冠和笄加在男女青年头上时,公民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也在每个青年心中油然而生……
杭州临安清凉峰镇杨溪村的孝子祠改建为文化礼堂后,77岁的陈根莲老人便成了常客,因为他两个留学美国的孙女的照片,就端端正正挂在礼堂的“学子榜”上。他说:“这是对我们陈家的嘉许!两个孙女都表示,学成一定回来报效桑梓。”(记者 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