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道德文学 >> 内容

温家宝: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时间:2014/7/22 17:30:03 点击:

  核心提示: 中新网11月1日电 《温家宝谈教育》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10月31日联合在北京首发,这是温家宝卸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后公开出版的第一本书。...

温家宝: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中新网11月1日电 《温家宝谈教育》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10月31日联合在北京首发,这是温家宝卸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后公开出版的第一本书。全书分为五大部分,内容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涵盖了温家宝自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的代表性教育论述,包括讲话、报告、信函、谈话等66篇,另收录新闻媒体报道文章17组、教育活动图片50余幅,篇幅50余万字。中新网特别刊发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一文,这是2006年温家宝同志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专题座谈会时,所做的重要讲话的四个要点。原文如下: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006年7—11月)

  现在,我们正在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教育发展问题,一个是教育改革问题。就教育的发展问题,我们已有一些考虑和想法。比如说,我们现在对教育发展大的格局是这样设计的,就是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们将采取措施来完成这些任务。请大家来座谈,是谈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教育怎么搞,学校怎么办?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怎么改革?群众有什么意见,有什么议论?老师有什么想法?我是听到一些,有一些耳闻,但是心里没底。所以,我就请你们这些熟悉教育的,你们都是教育家,来谈谈你们的想法和意见。很多国家政府领导都有教育顾问,你们就做我的教育顾问。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能做到四条:

  第一,我有使命感。我们政府要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第二,我对教育有热情。这种热情不仅基于我对它的认识,而且基于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的祖父在天津办普育学校,担任校长,为办好学校,到处招好老师,化缘找钱,努力刻苦进修学习。后来我的父亲母亲也都做教师,几乎一家人都是教师,所以我说我有热情,我有一种特殊情感。第三,我有意志。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我们能够克服困难,把中国的教育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第四,我对我们的教育家充满信任。至立同志提出今年是不是开一个全国教育会议,我觉得非常必要,但是我脑子比较空,因此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求教于你们。

  我就谈这四点,使命感、热情、意志和信任。我能够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共同努力把教育事业推向前进。国务院再忙,我还是要坚持把这个调研做好,将分别邀请不同阶段,小学、中学、大学,包括学前教育阶段的专家座谈。

  一、办一流教育,建设一流国家

  我们的经济已经连续28年高速增长,年均9.6%的速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这确实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但是人们要问中国还能不能继续繁荣下去,中国还有没有机遇保持可持续发展。我的回答是“有”。做的结果,取决于我们政策的正确和应对能力。国家能否继续繁荣下去,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否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 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以为中国振兴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的振兴。教育事业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现代化建设、国民素质、精神文明、道德力量,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显示一个国家整体的实力,它能反映一个国家整体的面貌。只有一流的教育,我们国家才有一流的实力,才能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家。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当前而且关系长远,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而且关系社会进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确实是百年大计。教育是决定今后几代人、十几代人以至几十代人的事情。把中国的教育搞上去,这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还将是今后若干代人的任务。

  我国经济社会处在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教育也处在一个发展时期,面临很好的机遇。我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兴国、教育强国。这是国家意志,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国家的政策。确立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都属于国家行为。我讲这些,就是说国家应该干什么,国家应该管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

  普及义务教育,从今年开始在西部农村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明年在全国农村实行,然后逐步在城市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和提高质量?免费义务教育是给孩子们上学创造了条件,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质量。要把基础教育办好,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就面临着教育改革和提高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重大。我们把职业教育定位在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使人人能够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对高等教育,我们现在逐步控制规模,着重提高教育质量,包括合理配置专业。

  现在有些地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经济上追求GDP一样。我在电视上看到南京曾经有过这么一场争论,就是素质教育与考大学的关系。我们不能以高考升学率来衡量教育质量的好坏,但也不会把高考取消掉。“文化大革命”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高考。我们不会走回头路的。

  几次座谈会讨论涉及了教育方面的许多重要问题,对我启发很大,比如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包含的范围很广,但是其中三个问题应该辩证地看。第一,我们应该改革考试制度,但是学校还必须进行考试和考核。我把它概括成三个性,即考试和考核应该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经常性。我曾对这三个性都做了具体解释: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第二,我们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对学生来说,是让学生有时间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让他们学会动脑,学会动手。对老师来说,是要求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关心学生学习,而且在课下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我们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但是,绝不意味着让学校失去风格,学校还是要有特色的,要办出自己的风格,办出自己的品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知名的学校,无论大学、中学还是小学,都绝不能说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我认为,这些是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和加以理解。我们要给教育改革创造一个好的舆论氛围,大家都来关心和支持。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就提出,中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一大批教育家。现在如果说科学家,大家可以举出好多人的名字,比如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但是中国的教育家有哪些?应该说有很多。但我们宣传得不够,这也反映社会上重视不够。对老教育家,大家一提起陶行知,都熟悉。我们现在确实需要大批的教育家,应该多宣传。当教师就应像陶行知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话比讲一篇套话管用得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需要更多的把爱献给教育的人当老师。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让学生永久铭记的老师。在他学习时,你不爱他,你不精心,他长大以后也很快把你忘记了。如果你伤了孩子的心,那就更糟糕了,他会记恨你的。

  教师的知识面要广,教理工的要懂一点文史,教文史的要懂一点理工,这是我们的方向。我们要提倡的是启发式,不是灌输式,而现在我们的讲课有时候相反。我到北师大去,才发现很多师大的学生毕业不当老师。他们送给我一张我父亲在北师大的文凭,是1937 年的。我回家仔细看一下,我父亲写了一个保证书,毕业后一定要当老师。我注意到,那时要“具保”,就是一定要当老师,为什么?就是上学免费,全部都免费,甚至还发点衣服。

  我有一个想法,上师范大学可以免费。要做到全国的师范大学都免费,可能一步做不到,但是必须向社会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因此我在考虑,首先在六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叫学生签订责任书,毕业以后要当老师。这样我们就可能吸收一批家庭困难的,但很努力的、很优秀的学生进入师范学习。他们的志愿将来就是当老师。六所学校能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就是人们争先要上师范。我算了一下,大概就几亿元,我们拿得起。不是贷款。要把师范办好,学生入学就是免费的,他的吃、住、学费等都免费,但是他必须当老师。这不妨碍他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他还当老师。如果大家意见一致,我们明年就在六所师范大学实行。

  对教育部管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这是一个政策引导, 目的并不止六所,这六所只是中央管的。然后我们号召、影响地方也这样做,对自己管理的师范院校学生免费,用自己财政的钱。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学师范的人必须当老师,要签订合同。这个我们要论证,可否在明年秋季开始实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必须要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所以这些事情我们下决心要办。

  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以后,农村教师的收入问题就暴露了。很多省普遍反映农村教师的收入降低了。实行了免费教育,乱收费的口子堵上了,教师的实际收入怎么办?现在有两种办法是万万不能做的:一个是从住宿中多收取费用,一个是从伙食中多收取费用。孩子住宿、吃饭都关系着他们的健康。因此,我们就得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当然,这又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农村教育要改革。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村教师数量多,而质量不高。二是这些年计划生育成效显现,小学的入学人数减少,一部分农民工把孩子带到城里去上学,所以农村学校的人数不像过去那么多。农村小学教师待遇适当提高,得在改革的基础上进行。

  在教育发展上,我有时还敢谈点意见,但是在如何办好学校上,我确实是很谨慎的,不敢多谈意见。为什么呢?因为我以为,学校办得好坏,还得靠实践,靠历史来做结论,靠人民的评价,靠社会的反响。这不是谁说了就算,谁说了就对。我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应该说是空前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发展。但是像钱老讲的,没有出现多少有名的教育家。我不是说在座的这些教育家没有贡献或者没有成就,你们都是有很大的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太少了,把自己毕生精力都投入教育的人太少了。很多校长一半精力在搞教育,一半精力在搞科研,甚至用于科研的时间比教育的时间还要多,他要出成果。因此,现在就很难出现像陶行知、叶圣陶那样的大教育家。

  他们毕生都投入了教育事业。也很难出现像黄炎培那样的社会学家,他是办职业教育的,他当然还有其他贡献。甚至我也很难发现一些像张伯苓、梅贻琦那样的校长,他们可能在学术上没有多少论文留在后世,但他们留下了很光辉的学校发展阶段,诸如清华、南开、西南联大。我们校长换得太勤,校长不能像行政干部一样五年一换。在学校待上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值得。我不赞成按行政干部来搞教育干部体制,学校应有学校的特点。

  三、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去年我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的水平、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职业教育还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就业,关系到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非常紧密、非常直接。

  老一辈认为这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面向社会的教育。估计再用不到5年,我们的中职招生可以达到800万人,相当于高中阶段入学人数的一半。从政策上,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用100亿元扶持职业教育,还可以再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总的还是不够,还没有摆到更为突出更为重要的位置。很多人重视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但不太重视职业教育。这需要有个观念转变、社会风气形成的时间。职业教育要有更为细致完整的规划,有许多典型经验要很好地总结。我认为要走中国特色的路子。比如厂办学校,学校与工厂结合,上学与就业结合,培训与就业结合,等等。在教育过程中,文化学习与动手操作技能结合。要有一批好的职业学校。

  研究职业教育的专家、有关负责人和校长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希望你们在这一崇高的岗位上坚持工作下去,推动职业教育兴旺发达,提高全民素质。你们是成千上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代表。我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要向社会传达一个信息,职业教育已经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职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有希望、有前途的。现在不是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地方都懂得这个道理。这要变成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共同认识,需要艰苦的过程。 

  现在我国的技工受过职业培训的只有1/3,还是不够重视。领导认识跟不上,行业企业认识差得更多。我们13亿多人的大国,比德国大得多,职业教育应该办得更好才行。职业资格准入的制度不配套,有的上岗前根本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现在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需要实践认可、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的企业认可。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有技术、有本领,才能体现出价值。毕业生出来工资比本科高,就是企业认可。但社会讲究学历文凭的观念一时还难以转变,千军万马挤本科去,毕业就业困难也不管。有了好文凭、好名声,不等于有好职业。有些本科生现在也是什么活都干了。高技能人才能够获得高薪,学生会慢慢懂得的。

  我认为,职业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既要立足于经济建设,又要以人为本、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在教育结构布局中,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非常必要。在几种教育类型当中,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终身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义务教育是初级阶段,职业教育不然,到工作以后还要不断接受职业教育培训。黄炎培先生就是这么说的,他成立了中华职教社,面向的是劳动者。我认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投入支持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加大资金投入,我们正在做,根据财政状况还要增加;第二,对困难学生奖励和补助,职业学校相当部分学生是困难群体;第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办学。另外,还有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大大加强。

  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一是要提高政府认识,加以重视。二是职业教育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三是理顺管理体制,现在力量分散,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各个部门自建培训机构,重复建设。本来钱不够,资源配置还不合理。要统筹资源。关于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制问题,请建敏同志协调一下,论证以后就敲定下来。企业行业照常办学,但是政府管理避免重复。四是如何把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还有职业资格的认定、职业等级的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五是职业教育要把学校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就业结合起来,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国家和地方制定发展规划,在政策制度上给予保障。我赞同国务院表彰高技能人才,国家领导人会见,就是要好好宣传,带有社会倡导和导向作用。

  我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十年了,现在要考虑职业教育立法与政策关系的问题了。职业教育新确定的大的方向、道路、政策,要用法律固定下来。对《职业教育法》的修改,教育部可以先开始研究。像一些紧迫的问题,如劳动就业条例,先由国务院制定法规或者规章。

  四、巩固扩招成果,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关于高等教育,有几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去年钱学森同志跟我谈科技中长期发展纲要的时候说的那番话,后来登在《人民日报》上,那是经过他本人核定的。钱学森对我说:你讲的我都同意,但是我考虑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原话就是这样。我心里想,他指的这个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因为我们的大学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里培养了很多杰出人才,但是他的标准是高的,是指像他那样的大师级的人才、有影响的人才。然后,他跟我讲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问题,就是搞理工的、搞科学的要学一点文学和艺术,搞文学艺术的也要学一点科学技术。他还介绍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擅长画画,而且画得很好,现在有些画流传在海外。培养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当前,我们学生在增多,我们学校的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第二个问题,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是件好事,现在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了,说明中国教育在发展。但是,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在教育的总体布局上有三句话: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会缩小高等教育的规模,要稳步发展,但是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特别是一流水平的大学,不能再超过50个人一个班了。记得杨振宁跟我说过,当时费米、爱因斯坦教他们的时候,甚至是一对一。不像现在,有的学生毕业了,还见不到教授的面。

  第三个问题,就是教育经费保障。任何国家教育经费的保障都应该以国家投入为主。我们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要达到GDP的4%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很艰巨的。但是,我在几次国务院会上都讲了,这个目标我们不更改,而且要努力去实现,越早越好。大家不完全理解我们财政的构成。比如,今年1—10月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我昨天看到的数字是4950 亿元,我估计今年年底可以达到6000亿元。6000亿元占多少呢?差不多是占财政支出的1/7— 1/8的样子。与GDP总量比,那就是2%—3%。中国还有一个特殊问题,就是不少高等学校欠债。这恐怕是许多国家不存在的事情。

  究竟有多少债务,我也弄不清,有人说是2000亿元,有人说是3000亿元,有人说你要统计起来至少5000亿元。不统计则已,你要统计起来,这些债务就会都冒出来了。这样下去不行。

  大家谈高等教育,一个结论性的、共同的、一致的看法就是,要巩固扩招的成果,继续深化高教改革,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要总结我们前一个阶段,甚至还可以再追溯更远一点的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并且借鉴世界的经验,确立高等教育的定位、办学的方法。这里很重要的就是要创新。我想在教育思想上、在办学方法上要鼓励大胆创新。我刚才讲国家管的

  这些方面与创新应该是统一的、一致的,但是具体到每个学校应该如何办好,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创新就必须解放思想。我最近说过一句话,解放思想和创新是因果关系,如果说创新是果的话,那么解放思想就是因,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也不一定考证过。就是张伯苓当年在办南开的时候,在前一阶段他是自主的,他是创新的。但是后来蒋介石为了架空他,有意地把他提升为考试院院长,实际上是把他从南开调出来。这时,南开就失去了自己的风格,很快就下来了。这就说明一个校长对一个学校起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对张伯苓的人和教育思想的总体评价,今天我们不去谈。1951年张伯苓逝世后,周总理在吊唁时,还是肯定了他。我想,现在还是应该提倡创新,从国情出发,借鉴吸收外国经验,大胆创新。

  五、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大的公平,要完善政府资助困难学生制度

  国家对教育的支持,我们都考虑到了。比如说,我们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要高于财政增长的幅度,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已写入“十一五”规划,应该坚定不移,努力去实现。国家再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方面的投入,这一点国家能做到。

  今年和明年将在农村实现免费义务教育,这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举措。明年以后农村的孩子上小学和初中就不再交任何学费和杂费了,困难的地区国家还要补助书本费和寄宿生生活费。最近有关部门曾经考虑过,是不是一下子把城市的免费义务教育一并实行,后来仔细分析,这件事情不简单。因为如果仅按照城市的学杂费也就130亿元左右,政府负担得起。但是实际上城市的中小学整个费用远远超过130亿元,很多教师的工资津贴都是从学生收费中发放的。有关部门后来计算,可能到290亿元。

  我觉得290亿元也打不住,因为很多收费并不完全是透明的。如果一下子把它规范了、免费了,很快城市教师的收入水平就下降了,政府一下子负担不起,补助不了。所以,我们考虑对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这件事在进一步调查研究以后再实施。 

  我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把有限的财力先用于全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继续投入到困难孩子身上。比如说加大对农村、城市困难群体孩子上高中的补助,给予奖学金、助学金;加大对困难学生上大学的扶持力度。这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把我们有限的财力用在最困难的孩子身上,然后再着手规范城市中小学收费的问题。

  高中阶段教育,我们要采取一个措施,就是实行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制度。而且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比重会逐步加大。这是一个过渡。在中国这么多人中实现高中的免费教育,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们要用助学金、奖学金来过渡一下。

  我们的资金有限,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今后5 年安排2200亿元。下一步该做什么?奖学金、助学金制度,高中、大学、中职,哪个先做?城镇义务教育免费先缓一缓。但是,过5至10年,城镇义务教育肯定还是要免费的,义务教育法已经规定得很清楚了。以后中小学教师提工资,要像公务员那样先规范。

  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上学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平均主义的公平是低水平的公平。不要走极端,把我们已经形成的优势抹掉,这就不好了。没有差别是不符合规律的,一万年也要承认差别。如果把现在的优质教育资源往下拉,我们就失败了。

  政府要下决心办一些事情,而且能做到。到明年,给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部实行免费,5年内要花2200亿元。这是第一件事情。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关注困难学生,对农村困难的学生免除课本费,补助住宿生所需要的费用,我们还要对城市的困难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给予适当补助,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然后,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包括高中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和高等院校的。我一直在考虑,这三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迫切一点儿?依我看,高等学校奖助学金制度可能应该排在第一位。现在已经有了,但是力度小,要加大力度。就是说,穷人的孩子具备了上大学的条件,就要让他上得起。与此同时要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助学贷款也是财政贴息。然后可能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再其次是高中教育。这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钱用好。这是我们要办的。

  专家提了两个我过去想过但没有归纳出来的问题。一个是教育领导机关职能的转变,一个是学校的自主权。对专家提到的一些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建议,我想请周济同志梳理一下,有些政策可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做部署,有些就可以立即做了。第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部门的职能转变的问题。第二,如何落实学校办学的自主权问题,实现共性与特性统一的问题。第三,建立教育督导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问题。第四,如何确立阶段性的教育公平的目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合理地对公共教育资源进行配置,包括投入、条件、师资等。第五,提高教师质量,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加强教师培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问题。第六,关于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问题。第七,规范办学行为,包括规范教育市场。坦诚地讲,我不大主张讲“教育市场”这个词,但是现在已经形成,你回避不了。我们可以不用这个词,但是很多市场的行为要规范,如广告、出版、网络,等等。

  几次座谈会大家谈得很好。大家分别就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问题,谈了很多重要的思想,提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如:要把基础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全面研究和部署;如何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如何体现教育公平;如何把我们自己国家教育的优良传统同吸收世界教育的一些先进经验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些讨论都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各位专家的建议都非常实在,而且有可操作性。现在,座谈研究已经进入这个阶段,就到了可以确立一些政策的程度。希望教育部能够把专家的思想进一步引申,继续加以深化和讨论。我希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们也能够提出几点政策,不仅管当前,而且还能管今后若干年,以统一教育界的思想,统一全国的思想。

作者: 来源:中新网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华道德哲学编委会(zff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单位邮箱:zf@zgqfwh.com 京ICP备12034989号